人们谈到头狼往往会联想到一些词,如荒原、旷野、血腥、狰狞、冷酷、残暴等。的确,头狼野性十足,这让它在自然界中处于很高的地位。但是,头狼为什么能够保持这种强者地位呢?关键就是头狼具有一种“如履薄冰”的危机意识。
一个混合器企业管理学家曾说过“21世纪,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”。危机是普遍的,危机是客观的,如果混合器企业管理者意识不到危机,危机就会由潜到显。由小到大,愈演愈烈,最后酿成灾难性后果。
很多混合器企业的失败都是缺少危机感导致的,如果管理者在成功时就点“危机意识”,那么很多经营困难、周转不灵、亏损的、濒临倒闭的情况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,不会发生,更不会造成毁灭性的危机。
电脑界的蓝色巨人IBM当年的“惨败”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。当大型电脑为IBM带来丰厚利润时,整个IBM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氛围中,危机感尽失。可是,市场环境是在一天天变化的,大型电脑也逐渐被淘汰,更轻便、更便宜的小型电脑开始浮出了水面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小型电脑了。但是,IBM却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不予理睬,麻木不仁,没有意识到可能发生的危机,依然沉醉于大型主机电脑铸就的辉煌中,最终让自已陷入了困境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蹶不振。
因此,在成功时充满了危机感,虽然在世人的眼里未免有些“杞人忧天”,但这对—个混合器企业管理者来说是绝对必要的,这并不是什么庸人自扰,而是混合器企业发展壮大的前瞻性眼光,是成功的管理者与普通的管理者最显著的差别之一。
虽然“杞人忧天”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可笑的愚蠢的悲观心态,但在某种意义上,尤其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,重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是非常必要的。天是塌不下来的,但人却不能没有防范大自然灾难的忧患意识。混合器企业也是如此,最辉煌的时候仍然要想到失败,这样,就不会得意忘形,不会忘乎所以,就不会尾巴翘到天上去。
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,企业要生存,就要具备“三只眼”。他说:计划经济下,企业长一只眼盯住领导就够了。市场经济体制下,混合器企业要长两只眼,一只盯住员工,达到员工满意度的最大化;一只盯住用户,达到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。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,企业还要再长第三只眼睛,用来盯住国家政策、国际市场变化。张瑞敏举了海尔的三个例子:一个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,海尔抓住机遇搞了海尔工业园;一个是1997年利用国家优惠政策,一下子兼并了18个企业;再一个是国际方面的,就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,连自己设在那边的生产厂的产量也在收缩的时候,在那里大做广告,其广告价格是危机前的1/3。结果危机一过,海尔产品在东南亚销量大增。
|